

中国社教·知识点教174
文/刘改英
戏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,分为生、旦、净、丑四大类型。
近代戏曲中素有生、旦、净、丑和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两种分行方法。后因不少剧种的末已归入生行,因此习惯上把生、旦、净、丑作为行当的基本类型,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。
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,其中根据其年龄、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、小生、武生、红生、娃娃生等几个门类。除去红生和勾脸的武生以外,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,行内术语叫作“俊扮”的,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,以面部化妆俊扮为其特点。
老生: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,以戴胡须(即髯口)为其特点。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,分为唱功老生、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。
唱工老生又称安工老生,以唱为主。其动作性较次要,态度安闲沉稳从容。例如《二进宫》的杨波,《捉放曹》的陈官,《击鼓骂曹》的祢衡等。

唱工老生
做工老生是以表演为主,如《坐楼杀惜》的宋江,《打棍出箱》的范仲禹,《失印救火》的白槐等,都属于做工老生的范畴。

做工老生
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(俗称短打)两种。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,(“靠”是京剧的专有名词,即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。身穿铠甲,在京剧里叫做披靠或扎靠,“把”是“把子”的简称,即兵器。)身披铠甲,手持兵器,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,都叫作靠把老生。如《定军山》和《阳平关》的黄忠,《战太平》的花云,《失街亭》的王平等。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,例如《南阳关》的伍云召,《打登州》的秦琼等。

靠把老生
红生:是指脸上勾着红脸,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。这样的角色不多,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。其艺术特点为嗓音比较高亢,既不同于一般老生的唱法的秀气,也不同于花脸的唱法的粗猛,独具一格,要有特殊的工架,特殊的造型。

红生
小生:指生行中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。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,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、英俊。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。小生所用的假声刚、劲、宽、亮,听起来声音很清脆,很刚健,却并不粗野。这种唱法和念法,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。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,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。

小生
武生:指生行中擅长武艺的男性角色。武生分成两大类,一种叫长靠武生,一种叫短打武生。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,头戴着盔,穿着厚底靴子,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。这类武生,不但要求武功好,还要有大将的风度,有气魄,工架要优美、稳重、端庄。

武生
有些戏,不仅要求武功好,工架好,还要求表演细腻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,例如《长坂坡》《借东风》《回荆州》等剧中的赵云,就是这样的角色,不仅要有好的武功,还要把赵云的大将风度,忠勇气概表现出来。长靠武生戏很多,除去赵云的戏以外,如《挑滑车》的高宠,《战冀州》《反西凉》《战渭南》《两将军》《赚历城》等戏中的马超,《甘宁百骑劫魏营》的甘宁等,都属于这类角色。
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,用短兵器,要求身手矫健敏捷,内行的说法是要漂、率、脆,看起来干净利索,打起来漂亮,不拖泥带水,按照所穿服装来看,短打武生可以分为戴硬罗帽(穿抱衣抱裤或箭衣),戴软罗帽(穿抱衣抱裤,快衣快裤或箭衣),戴扎巾(穿箭衣)等几种。

娃娃生
娃娃生:是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,例如《三娘教子》的薛倚哥,《汾河湾》的薛丁山,《桑园寄子》的邓元、邓方,《锁麟囊》的卢天麟等。头上戴着孩儿发,身上穿着茶衣(小孩穿的服装)。这种角色都是用本嗓唱念的,虽然很年轻,但也不用小生的唱法来唱。虽然用本嗓来唱,可是又不能唱成老生腔。
(未完待续)
(编辑 余佳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