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中华风情810
文/田鑫
童年是美好的,美好的童年永远留在脑海里。而我的童年,与零打酒息息相关。于是,每每想起童年的零打酒,总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。
我的童年,属于计划经济时代。村里的供销社,买东西多数是要"票"的。买布要"布票",买线要"线票",买糕点要"粮票"……唯独买烟酒不需要"票"。所以,辛苦劳作的父亲隔三差五就买酒二两,用臭豆腐、咸菜做下酒菜,喝得悠然自得。这酒么,俗称"零打酒",顾名思义,就是与瓶装酒相对,可以随意零售的酒,一两也卖,二两也卖,半斤、一斤……可以随意卖。
零打酒
零打酒,是直接从缸房运来的,供销社售货员现场用标准的器具衡量,当场加水勾兑,达到60度即可。平时,顾客买零打酒,售货员用一两的提子、二两的提子、半斤的提子、一斤的提子称量,往瓶里倒酒,还有一个特制的漏斗。漏斗是圆锥形的,下边尖细处是个口,把"口"放在酒瓶口,用提子往漏斗倒酒,酒就从漏斗"口"流入酒瓶,一滴儿也不会洒。零打酒大致分为四类,即:83大曲、103曲酒、106曲酒、109曲酒、264特曲。83大曲,一市斤八毛三分;103曲酒,一市斤一元零三分;依此类推,最好的264特曲,是山西杏花村汾酒,价格最贵,也最上档次,一市斤两元六毛四分。当然,父亲喝的是最便宜的83大曲。
每当父亲喝酒时,就给我两角钱,一个二两的瓶装二锅头小酒瓶,酒瓶原先装二两二锅头酒,现在的空瓶正好装二两零打酒。按照四舍五入法,买二两83大曲花一毛七分钱,还剩余3分钱,可以买三块臭豆腐。有道是,聪明人会算明细账。那是的我,简直聪明绝顶。事先预备了一个小碗,分两次和售货员买酒,每次买一两,让售货员把酒倒在小碗里。因为收费是四舍五入法,故此,每次收8分钱,两次就可以节省"1分钱"。随后,我照猫画虎用书纸叠个圆锥形的"漏斗",如同售货员的"漏斗"一样,只不过是只能用几次,模仿售货员的样子,用自制"漏斗"的"口"对着自家的小酒瓶,每买一次酒,就把一两酒顺着"漏斗口"流入小酒瓶,如此一来,每次可以节约1分钱。久而久之,售货员知道了我的"秘密",颔首赞许,一个劲儿地说:"这孩子,从小就聪明,将来一定是个机灵鬼……"
酒坛
我用这种办法,时间长了,居然积攒了几毛钱。而要知道,当时能有几毛钱,可是个"富翁"了。我用积攒的钱买小人书,买笔记本,买蜡笔……几乎达到了自给自足。这一点儿也不夸张,小人书最贵5分钱一本,笔记本也就一毛钱左右,蜡笔也不过两毛钱。于是乎,我还通过出租小人书从中赚钱,每看一次收费一分钱,也正是通过这种"笨"办法,从小学会了"理财",将勤俭节约的理念通过精打细算,"盘算"的到了极致。到后来,我逐渐发现了一个秘密,父亲喝酒是有规律的,一般每星期喝两次,周三、周日中午必喝。并且我发现,不少人背后议论,83大曲、103曲酒、106曲酒、109曲酒,这几种酒,价格越高,酒味越重,酒精度数高,酒就越好喝。同时,我亲眼看了几次供销社售货员给新购进的零打酒加水勾兑的情景,我忽的明白了,"酒好与否,实际上与勾兑的水有关"。于是乎,我又来了个大胆的想法,用积攒的钱提前买了一斤109曲酒,二两不过两毛钱。同样的83大曲二两一毛七分,二者相差3分钱。但是,我取一两109曲酒加水一两,实际上我花了一毛钱,节约了7分钱。而父亲并没有觉察出酒有毛病,还说:"这次的酒不错,售货员每多掺加水"。父亲的一句话,让我顿开茅塞。原来,售货员为了从中个人"牟利",也背地里掺水呢。
零打酒工具
就这样,我变着法的想办法"赚钱",通过掺水做父亲的"酒文章"。到后来,我用赚的钱不仅买小人书,还买了四大名著以及《红岩》等红色小说。通过阅读,让我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,并且阅读面越来越广,科普书籍也开始阅读。当然,到后来,已经用不着通过"掺水"打酒"赚钱"了,也不用靠分次数打"零打酒"赚取微不足道的"毫厘"钱了。有了原始积累,通过出租小人书和大部头小说,从中赚钱可容易了。但是,直到今天,我也无法忘怀童年的零打酒。那毕竟是我童年的生意经,现在想想,感慨之余是自信。
如今,我常常教育子女,耍小聪明办正事,不算丢人;会耍小聪明不见得是坏事。如果没有自己童年"零打酒"的经历,也许自己不会学有收获……
(编辑 武慧生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