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家风家训232

文 吕璐芳
钟世藩是钟南山的父亲,父子两代同是医生。是家风的传承和教育,成就了两代救人于水火的医者仁心。如果说钟南山是抗击非典和新冠的领路人,那么钟世藩不光是上世纪叱咤儿科的神医,更是塑造了钟南山的伟大父亲。
1901年,福建钟姓人家收养了一名男婴,即钟世藩。9岁那年,钟世藩被带到上海一户富人家做仆人,从小的寄人篱下培养了钟世藩坚强不服输的个性,他艰苦学习,不懈努力,终于在1917年,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同文学院进行学习。
这所学校中西兼修,使得钟世藩练就了一口流利英语,并顺利考到了协和医学院。协和以严格著称,考核淘汰严重,40位新生入学,顺利毕业的只有8人,其中一位就是钟世藩。“说任何话,做任何事,都要讲依据”,是协和培养人才的标准,也形成了钟世藩一生的为人素养。当然,钟世藩也是这样教育儿子钟南山的。
钟世藩在窗前看书,露出他少有的笑容
上世纪60年代,钟南山到山东参加“四清”,有个病人一直肾咳血,钟南山认为是肾结核,说了一堆意见后,被父亲反问一句:“你怎么确定就是肾结核?”钟南山无言以对,因为很多病都会咳血,在没有充足依据的情况下,不能随便下结论。
除此之外,钟南山从父亲那里学到的,还有讲老实话,做老实事,坚持真理。小时候的钟南山和所有男孩一样调皮,学校要求交的饭钱他一概揽在自己兜里,不买饭买零食吃,还撒谎说都交了学校。后来被父亲知道后,他以为要大难临头了,因为父亲实在太严厉,但出乎意料的是,父亲很冷静地对他说:“南山,你好好想想,你这样骗我们,做的对不对?”
对当时的小南山来说,这样温柔的教育,远比打一顿冲击更大。长大后,这种教育性愈发明显。非典最严峻的时候,相关部门瞒报实情,谎称非典已得到控制,在公开采访时,也要求钟南山这样说。但钟南山却毅然选择将真话公之于众:“现在病原体是什么不清楚,治疗方法也不知道,根本没有控制住,顶多是有病例就隔离,算是遏制,不叫控制。”
2003年的非典肆虐,临床诊断病例共5327例
非典时,医学界普遍认为病原是衣原体细菌,但钟南山不同意,因此遭到很多人的质疑,但他没有放弃。后来实验证明,钟南山的意见是对的,病原体根本不是细菌,而是病毒。那年清明,在为父亲扫墓时,钟南山告诫子女:“我们要坚持真理,讲真话,治好病人,对得起病人,用最有效的办法公之于众,不是为了做什么政绩和名利。”
如今,一块大大的裱字依然挂在钟南山办公室,上面写着:敢医敢言。
钟世藩的医者仁心是出了名的。钟世藩的病历本跟大多数医生的都不同,记录详实而整齐规范。但凡遇到疑难病例,他都会另外记录在本,随病人康复情况不断更新记录,直至病人出院。他说,医生治病救人,病历本都不好好写,怎么能叫对病人负责?
钟世藩书写的病例本,字体整齐,内容详尽
钟南山每次翻开父亲写过的病历本,都会提到父亲告诉过他的,医生要以人为本,精神关怀最重要。钟南山很感性,非常重感情,他曾经遇到过一位女性病人,肺部情况很差,但非要生二胎,钟南山觉得不对劲,自己身体不能不管不顾啊,他就问了一句:“是不是你家里人要你生?”这位女生马上眼泪就流下来了,确实是家里人要她生,钟南山安慰她不要急,交给他,他去跟家属沟通。
因此,他总是跟自己的学生们强调,我们不是在治病,是在治病人,治病要治心。医者仁心,是一名医生的基础道德,但坚持真理,坚持客观,也并不与感性相矛盾。钟氏父子的医学生涯,就完美诠释了真理与感性的并存。
(编辑 德昌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